唐汉中医药网 首页 > 特色疗法> 正文

干眼症的针灸治疗思路

2011年10月18日 10:08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
字号:T|T

  干眼症是由于泪液的量或质的异常引起的泪膜不稳定和眼表面损害,从而导致眼不适症状的一类疾病。根据眼部受累的范围和程度的不同,患者的症状也不尽相同,主要包括异物感、烧灼感、痒感、眼红、畏光及视力模糊等。近年来,我国干眼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,并向低龄化发展,“视屏终端综合征”(video display terminalS)的发病率较高;而不良的工作环境、过度用眼及佩戴角膜接触镜等也是干眼症发生的高危因素。
  治疗干眼症的总目标是保护患者的视功能,抑制眼表的炎性反应,恢复眼表面的正常结构和功能。针灸能促进泪液的分泌,有效提高泪膜的稳定性。笔者较早关注干眼症的针灸干预,现结合近年来的临床治疗体会,将针灸治疗干眼症的思路介绍如下。
  1病因病机
  《灵枢·五癃津液别》云:“五脏六腑之津液,尽渗于目。”巢元方《诸病源候论》专设“目涩候”分析了其致病原因:“目,肝之外候也……上液之道……其液竭者,则目涩。”王肯堂《证治准绳》在目疾的分类中提出白眼痛、干涩昏花症和神水将枯症,与现代干眼症的描述基本一致:“视珠外神水干涩而不莹润,最不好识,虽形于言不能妙其状。乃火郁蒸膏泽,故精液不清,而珠不莹润,汁将内竭,虽有淫泪盈珠,亦不润泽。”傅仁宇《审视瑶函》云:“不肿不赤,爽快不得,沙涩昏朦,名日白涩……怕日羞明症,实虚两镜施,目疼并赤肿,络滞气行迟……不痛不赤肿,单为血家虚。”提出本病多由阴血亏虚所致。    
  干眼症是泪液不足而导致的眼目干涩,属中医“白涩症”、“干涩昏花症”、“神水将枯”、“燥证”范畴。《灵枢·大惑论》云:“五脏六腑之精气,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。”肝开窍于目,泪为肝之液,又肝藏血,肝受血而目能视;肾生脑髓,目系属脑,肾主津液,上润目珠;脾输精气,上贯于目,脾气上升,目窍通利;肺为气主,气和目明;心主藏神,目为心使。干眼症的发病与五脏六腑有着密切的关系,是以气血津液亏虚、阴精耗伤为主要病机,引起目失濡润而出现的一系列干眼症状。
  2辨治
  2.1抓住病机特点,及早控制症状
  这一点是治疗干眼症的关键。干眼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学习、工作和生活,其患者较正常人更易患抑郁、焦虑,对生活失去信心。有效地控制其病程进展、改善视力、恢复正常眼表生理结构是取穴的根本原则。因此,针灸治疗首选眼周腧穴为主,如瞳子谬、睛明、丝竹空。
  此外,百会、攒竹、四白、太阳、风池也是治疗干眼症的常用穴。通过刺激眼周腧穴,能直接改善泪液的分泌,提高泪膜的稳定性。
  2.2认清含体差异,配合辨证论治
  辨证治疗是中医的特色,也是针灸治疗中不可缺少的部分。干眼症是泪液不足而导致的眼目干涩,眼睛的病证与各个脏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,而干眼主要基于脏腑的阴精不足所致。因此,治疗中应以滋阴增液为主,并根据患者的不同临床表现辨证取穴。
  本病主要有3种证型:①肝肾亏虚型多见发病年龄偏大,常伴视物模糊,头晕目眩,腰膝酸软,烦躁失眠,舌红,少苔或无苔,脉弦细数;②肺阴不足型常有眼痒畏风,声音嘶哑,皮肤干燥,潮热盗汗,舌红少津,脉细数;③脾虚郁热型伴有神疲乏力’腹胀便溏,烦闷不舒,肢体肿胀,舌淡胖,苔黄腻,脉滑数。治疗时除眼周穴位以外,根据辨证分别配以不同的腧穴:肝。肾亏虚型加肝俞、肾俞、太溪、太冲,以滋补肝肾;肺阴不足型加肺俞、列缺、合谷、尺泽,以清热益肺;脾虚郁热型加脾俞、足三里、三阴交、丰隆,以补益脾胃。通过辨证配穴,从根本上缓解干眼症状,减少复发。
  2.3针对复杂病因,采取综合治疗
  由于本病发病因素复杂多样,症状难以控制,因此,较为行之有效的方法是综合治疗。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,笔者发现,运用无烟雷火灸可有效辅助针刺治疗。无烟雷火灸采用独特的中药配方,通过药物燃烧时产生的热量,熏灸穴位。该方法主要是在眼周腧穴、耳穴及合谷进行操作,具体是让患者保持闭目状态,灸棒距离腧穴约3~4 cm,以局部感觉温煦为度,全部动作完成约10~l5 min。熏灸时,不是局部越热、时间越长越好,而是要掌握一定的“度”,即熏灸时局部有温煦感,结束后局部有舒适感。如果熏灸后眼部感觉发干,则是热度过高或时间过长所致。雷火灸可扩张眼周血管,促进血液循环,达到疏通经络、活血化瘀的目的,从而养血润目,缓解干眼症状。此外,耳尖放血、耳穴贴压也有一定辅助作用。
  3结语
  目前,西医治疗干眼症的方法主要是药物和手术治疗。药物治疗包括泪液替代药、刺激泪液分泌药物、病因治疗药及其他药物。药物治疗不良反应大,尤其是人工泪液,因含有防腐剂、稳定剂和其他添加剂,长期使用对眼睛有损害;手术治疗主要有泪液替代性手术、保存泪液手术和睑裂缝合术,但治疗效果不确定,且存在一定风险。
笔者临床体会,针灸疗法对本病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,临床除针刺和灸法以外,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,配合刺络放血、耳穴贴压等辅助疗法,以充分体现针灸治疗的个体化优势。

网友评论:

已有0条评论,共0人参与,点击查看
登录 (请登录发言,并遵守相关规定)

企业服务

推广信息

商务合作 | 关于我们 | 联系我们 | 广告服务 | 诚聘英才 | 意见反馈 | 友情链接 | 网站地图 | 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
Copyright © 1999-2009 TH55.cn All Rights Reserved.
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
Powered by SiteServer CMS